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网站!
所内新闻
首页 > 所内动态 >所内新闻
生物所顺利完成绿春县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
作者:董超2022年08月08日点击数:6138

根据《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专项2021-2022年项目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 2022年云南省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 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承担绿春县和巍山县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绿春县调查队由生物所董超副研究员任队长,园艺所刘发万研究员、梁艳萍研究实习员、粮作所杨新助理研究员茶叶所杨盛美副研究员及生物所叶洋科长等5名成员组成。调查队于2022年7月20日至2022年8月5日前往绿春县开展资源调查与收集工作。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技术规范的要求7月20日调查队到达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简称:绿春县农科局)李刚努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白来远主任、白继龙副主任、张秀英,李然黑、种子管理站李副文、种植股白佳仁、李然嘎、杨仓等人员座谈交流。座谈会上,调查队介绍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专项调查与收集的目的与意义、收集资源范围、类型、数量与质量要求以及调查队员专业情况;与会县级相关部门对绿春县农业生物资源类型、分布及当地习俗做了详细介绍,通过交流,调查队了解了全县农业生物资源和民族分布概况,确定了调查的4个乡镇为平河镇、三猛乡、骑马坝乡、大兴镇。随后,调查队陆续与各乡级农科站相关人员、村委会领导座谈,了解到各村的基本情况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认真解答农户与基层人员提出问题,也使得绿春县农业工作人员和农户对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其对种质资源保护意识。通过入户访谈与调查,下地上山采集资源、GPS定位,完成了对资源进行编号、拍照,填写问卷表等工作。

本着“应收尽收,应交尽交,应保尽保”的原则,调查队平河镇略马村、则东村、平河村、大头村、咪霞村,三猛乡习谷地村、腊姑村、哈德村、塔普村、爬别村、巴东村,骑马坝乡秀水河社区、莫洛村、坝嘎村、玛玉村,大兴镇大寨村、马宗村、瓦那社区,共18个村委会24个村小组采集到地方品种、野生及野生近源种资源116,包括地粮食作物64份、一年生经济作物5份、蔬菜资源18份、果树资源1份、茶树资源28份;其中,一般性资源90特有和特异资源26通过此次调查与收集工作,基本摸清了绿春县农业生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基本概况,抢救性收集到了一批珍稀古老的地方品种及野生种,丰富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顺利的完成了绿春县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后续将采集到的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入库/圃保存、分发鉴定,挖掘出更多的特色、特异的资源及其优良基因,为新品种改良、我国种业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

调查中发现绿春县农业生物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尤其是地方品种资源,包括水稻、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地方品种资源数量和面积仅仅是零星分布,马铃薯油菜、芝麻等经济油料作物几乎绝种。但也采集了一些特异、特有、特色的资源,如,水稻资源:大兴红米(为绿春梯田红米主要品种,该品种在当地种植超过50年,株高约140cm,穗长约18cm,产量约400-600公斤/亩,在市场上价格较好,价格约6-10元/公斤。),玉米资源:本地白包谷大马牙(该品种在当地种植超过50年;株高约250cm,穗长约24cm,籽粒特大、象牙白色,产量与杂交玉米产量相当,抗灰斑病,主要用作饲料。),野生无花果资源:平河无花果(该资源在当地超过40年,树高约6m,本地野生,伴生野芭蕉等,主要分布在当地海拔600-1300m上坡上;果实大,直径约9cm;果肉甜糯,有蜂蜜味。),马铃薯资源:野生马铃薯该品种在当地种植超过40年,株高约70cm,块茎较小,直径约3cm,口感有点麻涩,20世纪60-80年代有人种植并煮食,90年代开始基本没人食用,就任其在田间地头自生自灭,近年来因除草剂使用严重,大部分都死亡,仅部分菜地还能找到。),茶树资源:超大果玛玉大叶茶该品种在当地种植超过70年,株高约250cm,果大、叶大,果直径约4.5cm,产量高,在玛玉村有零星分布。等。通过提纯复壮、遗传改良、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深入利用与开发,有利于提升现代种业创新能力地方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

绿春县农科局张秀英、李福文、李然嘎、李然黑、白佳仁、杨仓等同志陪同调查收集。审核

调查队与当地部门座谈、留影,入户调查和野外采集资源

调查队采集到的部分优异资源

微信二维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滇ICP备130007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