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以下简称“FAO”)驻华代表卡洛斯(Carlos Aldeco)、FAO项目官员姚春生博士受邀到访我院参观、交流,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龚加顺博士陪同调研。卡洛斯代表和姚春生博士一行先后参观了国家工程园艺中心,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水稻育种实验室、植物工厂、水稻种质鉴定温室,院展陈馆、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并在科技成果孵化中心举行工作座谈。座谈会上,国际合作处处长罗雁婕博士系统地介绍了云南省农科院的国际合作科研布局和重点成果。 龚加顺强调,云南省作为我国农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富集高地,依托独特的高原生态禀赋,孕育出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业资源体系。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作物遗传育种、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生态修复等领域成果斐然,尤其在水稻、咖啡、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作物的科研攻关中,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集群。他表示,期待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全球化平台为纽带,推动云南农业科技加速“走出去”,同时,引入全球前沿技术与管理经验,全方位提升区域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此次深度座谈不仅是FAO与云南省农科院的重要对话里程碑,更是国际组织与地方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生动范例,为双方未来深化合作筑牢坚实根基。展望未来,FAO与云南的合作有望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样板,形成可向全球推广的可持续农业“云南方案”。 卡洛斯对云南省农科院在农业科研创新与乡村振兴实践中取得的卓越成就给予高度赞誉。他指出,FAO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粮食增产、改善乡村民生的核心使命,期待与云南在多个关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聚焦山地作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系统推进水稻、马铃薯、茶叶等特色作物的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切实提升山区农民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联合开展集约化农田生态修复技术攻关,推广农业气象智能预警系统,探索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路径,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与资源约束挑战;同步推进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小农户技能培训、粮食减损增效等领域的合作规划。此外,他还提出,云南省农科院可依托南南合作机制,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享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携手构建区域粮食安全共同体,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称为“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是联合国系统内最早的常设专门机构。FAO的宗旨是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改进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状况,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中国作为FAO的重要成员国,在农业科技推广、南南合作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