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网站!
所内新闻
首页 > 所内动态 >所内新闻
生物所举办“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科普活动
作者:张斐斐2024年10月21日点击数:5102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作物种质资源作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作物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新品种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10月19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所”)为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六年级的同学及其家长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的科普活动。
    活动现场,生物所云南及周边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评价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周边资源团队”)的张斐斐副研究员在主题讲座《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中向同学们科普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随后,又通过图片向同学了直观地展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价值,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通过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向同学们科普如何去保护资源多样性,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世界因多样而精彩”的种子。周边资源团队杨奕老师则与同学们分享了《云南菜食花》的科普讲座,她通过视频与图片与同学们分享了云南丰富的菜食花资源,介绍了云南菜食花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食花部位的多样性及其食用方法的多性样。本次活动还特设了1个科普长廊,以展板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与周边资源团队这几年正在承担的由GEF和FAO共同资助的“中国起源作物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中对元江水稻地方品种“蚂蚱谷”和“红河紫谷”的保护和利用案例,同时也展示了部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来的优异资源。在稻米品鉴环节,周边资源团队准备了“云资粳25号”、“云资籼17号”、“云恢290”和GEF项目保护的两个地方品种“蚂蚱谷”和“红河紫谷”共5个品种的米饭供大家品鉴,其中“云资粳25号”和“云资籼17号”为该团队近年来选育的2个优质稻品种。经投票统计,“云资粳25号”最终成为最受大家喜爱的品种。
    之后,同学们分小组先后参观了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库和云南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生物所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创新团队首席陈丹博士对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展示和讲解,并对种质库主要功能与结构、收集保存资源情况、种子清选、干燥、封装、保存、分发等出入库流程等也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和家长也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种质库。家长和孩子表示对农作物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有了直观感受,也明白了保存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在云南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显微镜室,武晓阳老师向同学重点介绍了显微镜的类型及特点,并现场示范了如何用显微镜对动植物组织进行观察。在电镜室刘金拓同学介绍了透射电镜的类型、用途和使用特点,并展示了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经典显微图片。

    本次活动,通过主题科普讲座、科普长廊、稻米品鉴、种质库和实验室参观等活动环节,深化了小学生们对作物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等的认识,对建立和提升社会公众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起到了推动作用。(审核人:董廷伟)













微信二维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滇ICP备130007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