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网站!
所内新闻
首页 > 所内动态 >所内新闻
生物所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第十次集中学习研讨会
作者:余腾琼2022年12月30日点击数:3426

2022年12月29日,生物所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第十次集中学习研讨会”。本次学习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个主题进行。会议由党委书记丁铭主持,党委书记丁铭、所长张洁、党委副书记董廷伟、纪委书记陈佳、副所长李树红和杨雅云作中心发言,其他中心组成员作一般发言。

首先,丁铭围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使命任务、根本原则及主战场、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作中心发言。他指出,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一是必须坚定斗争意志,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不当“太平官”,不做“老好人”;二是必须夯实斗争基础,打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为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必须把握斗争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不“偏航”、不“触礁”;四是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五是必须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当前紧迫任务,大力反对网上历史虚无主义。张洁从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尖锐、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关键是聚焦“两个巩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作中心发言。他强调,新时代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三是要完善相关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董廷伟围绕“加强对青年职工意识形态教育,培养造就生物所时代新人”作中心发言。他指出,一是按照“有理想”的标准,向广大青年讲清楚中国梦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初心和使命,让农科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继承农科精神奠定思想基础;二是按照“有本领”的标准让青年人通过学习练就实践、创新等各项本领,增长才干,提升综合素养;三是按照“有担当”的标准引导青年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担当意识,在为实现两中心一强院的奋斗历程中成就最好的自己;四是在做好对青年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青年人员要服从团队安排、清楚角色定位、正确理解得失、努力营造和谐氛围。

然后,陈佳围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三方面谈学习二十大精神的体会。她强调,一是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生物所党委要强化统筹谋划和总体布局,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努力实现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进而增强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二是构建体系化全局性科技发展新格局,生物所应用基础研究要面向世界相关学科领域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云南经济发展、面向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应用研究要面向农业生产出现并影响至深的问题、面向制约农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加强发展规划。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凝练生物所科技成果,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四是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纪委书记监督责任。李树红从“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推动生物所事业发展”两个方面做学习二十大精神中心发言。他强调,一是团结奋斗是单位事业发展的基础、压舱石,生物所全体职工要有补短板的精神和勇气,团结一致推进五大重点工程快速发展;二是所党委要始终把职工放在心中,敢于担当作为,用实干精神为职工、为所服务;三是认真推进两场革命,切实践行三线工作法,坚持“干”字当头,迈开步子尽早干、扑下身子沉心干、甩开膀子用力干,把生物所的五大工程建设好,把农科事业发展好。杨雅云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题,从“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和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四个方面对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进行中心发言。

最后,参会人员结合学习体会,对如何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和推进科研业务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丁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党委要定期召开意识形态研判分析会,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并加强教育引导,严格管控管辖范围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进一步做好来所学习工作的各类访问学者、基层对口培训人员、临聘人员等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无死角,做到全覆盖;各团队、科室、党支部、群团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把全所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统一到院党委的工作要求上来,齐心协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生物所落地见效。(审核:董廷伟)

微信二维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滇ICP备130007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