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网站!
所内新闻
首页 > 所内动态 >所内新闻
在田间地头创办农民田间学校
作者:张斐斐2022年08月23日点击数:3104

为进一步加强政策环境和长期激励机制的开发与示范,更好地实现中国起源全球重要农业和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流化,切实做好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的“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2022年8月19日,生物所云南及周边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邀请本院环资所杨勤忠研究员和粮作所李贵勇研究员到元江县羊街乡坝木村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4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坝木村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羊街乡,哈尼族是这里的主体民族,世代依梯田而生。为促进当地水稻地方品种“蚂蚱谷”和“红河紫谷”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及周边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带领当地农民今年在羊街乡坝木村梯田核心区对这两个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教学培训模式,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以启发式、参与式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季节进行的农民培训活动。

在田间,李贵勇研究员首先作了稻-鱼共作技术培训,着重介绍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变化;接着又分别从稻田的基础设施建设、育苗准备、鱼苗选择、秧苗定量移栽、鱼苗投放、水稻和鱼的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鱼共作模式技术要点。在示范区调查完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后,杨勤忠研究员还把采集到的带有相关典型特征的稻穗在现场也进行了讲解;最后,应现场培训人员要求,他还对常见水稻病虫害的种类、最易发生时间及过程、典型特征、最佳防治时间及防治办法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把学校开在田间地头,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趋势,这次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就地取材、案例鲜活、问题精准、实效明显,对提高坝木村村民水稻种植过程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识与技能、发挥地方传统稻田养鱼、稻田养鸭作用以提升稻田的产值具有重要意义。(审核:陈佳)



微信二维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滇ICP备130007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