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网站!
所内新闻
首页 > 所内动态 >所内新闻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到陆良县开展平菇产业调研及技术服务
作者:苏开美2020年09月30日点击数:10711
    2020年9月27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苏开美正高级工程师(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专家(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马林研究员及团队成员曲绍轩副研究员到陆良县开展食用菌产业调研及技术服务。
    陆良是云南食用菌栽培大县,高峰时期陆良的平菇综合产值约10亿元,但随着栽培时间的推进,品种退化和病虫害加重导致产业发展出现下滑态势,为解决陆良平菇产业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调研组在陆良县供销社副主任保方权及陆良爨乡绿圆菇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王小艳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到平菇主栽区马街镇和三岔河镇开展调研和技术服务。通过实地查看,调研组发现陆良县马街镇平菇栽培的原材料以稻草和玉米芯为主,菌棒污染率高,估计在10%以上,绿霉和瘿蚊是发生最多的病原菌和虫害。分析原因主要是制棒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及管理造成的:一是培养料中稻草疏松,且采用手工装袋,培养料装袋较松,造成菌袋分离,易形成污染;二是菌袋薄、培养料中石灰未完全粉碎等原因,造成装袋后出现微孔较多,造成发菌期污染源从微孔进入污染菌袋;三是菌棒接种采用开放式接种,环境消杀不彻底,导致接种时病原孢子、虫卵从接种口进入。三岔河镇平菇栽培的原材料中无稻草,以玉米芯、棉籽壳为主,发菌期污染相对较少,出菇期的污染主要是黏菌污染,与出菇棚周围排水沟长期积水、地面湿度较大等原因有较大关系。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提出改善栽培管理技术和加强病虫害防控的建议,以期促进陆良平菇产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在改善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一是引进新品种进行中试示范,建议品种为4142和灰美2号。二是培养料配方改良,建议配方一为棉籽壳69%,麦麸20%,豆粕8%,石灰2%,石膏(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5%;配方二为棉籽壳77%,麦麸10%,豆粕5%,棉籽粕5%,石灰2%,石膏(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5%。三是菌棒制作,建议制作菌棒过程中菌袋选用22cm×45cm×0.004cm(两端出菇)或22cm×36cm×0.004cm(一端出菇)的料袋;四是接种,建议在接种室或接种帐内无菌接种,将灭菌后的料袋搬入消毒好的接种室或接种帐内,料袋冷却至30℃左右时无菌两端或一端等量接种,22cm×45cm×0.004cm两端出菇的料袋采用棉籽壳菌种,两端菌种封面,22cm×36cm×0.004cm一端出菇的料袋采用枝条菌种。五是发菌管理,接种后放入发菌室或发菌棚发菌,采用低温养菌法培育菌袋,发菌期间控制袋温22℃-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空气新鲜、暗光,期间经常翻堆,调整菌袋位置,使菌袋发菌一致,菌丝健壮生长;六是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移入出菇棚,菇棚地面垫遮阳网或编制袋,将菌袋立体摆放其上,堆高视环境温度而定,行间留60cm操作道,套环封口的取掉封口报纸出菇,细绳扎口的采用打孔定位出菇法出菇。子实体生长期控制环境温度10℃-20℃、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及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控制二氧化碳浓度600ppm以下,给予600lx左右的散射光照,使平菇子实体健壮生长。七是采收,菌盖平展、边缘稍内卷时及时采收。为提高平菇质量和延长保鲜时间,建议在菌盖直径5厘米以下时提早采收。八是转茬期管理,转茬期停止喷水、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控制温度在25℃左右,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给予较暗光线,使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待菌袋上采菇穴处菌丝发白时按照上述出菇管理方法进行后茬菇管理。
    在病虫害防控方面,一是改善栽培环境,控制大棚四周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污水、腐物、废菌包等杜绝病虫滋生,废菌包处置后及生产前及时对菇棚进行消毒杀虫,减少病虫害发生。可在大棚内外土地上撒石灰粉进行消毒,同时根据平菇栽培的要求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二是“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菇棚四周通风口安装规格为60目的防虫网,防止成虫钻入棚内;在菇棚上方60-80 cm及大棚四周覆盖遮阳网进行遮阳降温,避免高温期引起畸形菇和病害发生。利用双翅目菇蚊、菇蝇等昆虫成虫趋黄性的特性,在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从菌包进大棚后开始不间断使用,可有效控制害虫下一代虫口基数。在出菇袋最上层上方50 cm处和菇棚腰线离地50 cm处悬挂25×15 cm黄板,每间隔2 m距离悬挂1片,黄板上粘满成虫时及时更换。利用昆虫趋光、趋波的特性,在大棚内悬挂频振式黑光灯可诱集昆虫被高压电网有效触杀,降低虫口数。菇棚内每间隔10 m距离挂一盏灯,在成虫羽化期晚间开灯,早上熄灭,诱杀成虫。杀虫灯型号有佳多PS-15Ⅱ(普通、光控)、PS-15Ⅲ(光温)、安宁AN-S-1008等。缓冲间安装在菇棚的进出口,设置用防虫网做的内外门,封闭要严,进出可随手关闭。如无缓冲室可以利用大棚门安装用防虫网制作的防虫门帘。三是药剂防治,以每个黄板上虫口数量达50只以上为指标,开始用药防治菇房内的第一代幼虫,第一次使用Bti制剂(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将药剂浓度为3200 ITU/mg 的Bti可湿性粉剂稀释为1.5-2.0 g/L进行喷施,尽量将药液喷在培养料表面;在菌袋开袋后第一次施用Bti制剂,第二潮菇采收结束后第二次施用Bti制剂,药效可保持25-30 d。当每个黄板上虫口数量达到50只时,再进行第3次用药,此时可用植物源杀虫剂1%苦皮藤或0.6%印楝素,稀释1000-1500倍,喷施,可维持药效10-15 d;随后根据菇房内成虫和幼虫数量,确定是否进行防治。施药应在菇体采摘后进行,施药后至少间隔2d才能采菇。

    通过此次“岗-站-县-企”的联合调研和技术服务,一方面,岗站对陆良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有了更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县管理部门和企业对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功能及服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通过现场的技术服务和交流,将对陆良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审核:丁铭)


查看菌包发菌情况


出菇期黏菌污染





微信二维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滇ICP备130007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