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网站!
所内新闻
首页 > 所内动态 >所内新闻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薛颖昊处长率队赴云南项目点指导工作
作者:张斐斐 杨雅云2024年04月11日点击数:578

    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旨在通过地方品种保护的激励机制示范与推广、政策制度完善、宣传和能力建设等活动,增加传统品种市场附加值,促进地方品种多样性主流化及产品开发与推广,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生计,实现中国起源全球重要农业和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流化,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为了交流研讨项目推进途径以及落实“地方品种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活动”会议筹备等相关事宜,2024年4月9日,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薛颖昊处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白泉主任,GEF项目“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首席技术专家(CTA)杨庆文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宗文研究员,农业资源环境与能源生态国际项目官员黄洁,农民日报社张凤云主编等一行6人赴元江县项目点指导。省农业厅科教处敖世红巡视员、徐胜涛副处长(挂职),玉溪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宝民,玉溪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罗继冰,玉溪市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工作站站长曾维庆,元江县副县长苏正华,羊街乡政府李永强书记、云南省项目技术专家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戴陆园研究员、项目负责人杨雅云副所长等陪同调研。
    4月9日上午,薛颖昊处长一行6人实地调研了位于元江县坝木村的地方品种蚂蚱谷和红河紫谷的核心示范区,杨雅云研究员介绍了项目从2022年项目开始至2023年进展情况,项目持续两年在羊街乡坝木村阿郎邦克梯田建立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示范区,通过精准定量栽培技术、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以及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技能培训、芒果节水稻古老品种产品推介、优质地方品种试吃会等宣传方式,提升古老品种水稻品种蚂蚱谷和红河紫谷的产量和附加值,在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民保护与利用地方品种的意识和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薛颖昊处长一行实地查看项目点情况

    接着,在羊街乡政府召开了围绕“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推进和9月将在元江县举办的“地方品种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活动”方案的研讨会议。会上,首席技术专家(CTA)杨庆文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张宗文研究员就项目如何提高示范亩产值以及“梯田”到“餐桌”的模式打造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省农业厅科教处敖世红巡视员提出可以整合基层农机推广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让元江哈尼农耕文化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的同时,加大发挥现代生产技术在古老品种保护中的作用。苏正华副县长结合元江实际,通过该项目如何延伸产业链和提质赋能,以及人才培养、企业培育等提出了建议,并表示全力配合做好9月的培训会筹备工作。戴陆园研究员作为省级技术专家及项目团队对各级政府对项目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本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古老品种还在以农民参与式保护的形式流传种植,并且能较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希望未来理顺和摸清产品市场运作、惠及农民的机制,加大项目的宣传和相关水稻产品的影响力,提升古老品种的附加值。
    会上,薛颖昊处长对项目成效给予了肯定,他要求要讲好蚂蚱谷和红河紫谷“一粒种子”的故事,需认真凝练项目的经验和模式,把成果以标准、规范和专利的形式形成古老作物品种的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元江模式”和典型案例,加大哈尼族农耕文化的挖掘,将“羊街梯田红米”打造成高端产品,使产业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得到延伸。同时对9月底“地方品种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活动”方案提出了要求,希望能通过本次活动宣传云南及元江作物资源多样性,以及保护和利用成效,加大宣传地方品种保护和利用理念、促进当地元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深入人心,同时扩大云南在全国的影响力,助推云南区域经济发展。李宝民副市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希望省市县各级加强沟通,通过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从政策、历史、民族文化、基因多样性等方面,发挥资源经济优势,促进元江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表示会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后续的会议落实。
    元江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工作站、羊街乡政府等相关负责人参与了本次调研活动。(审核:董廷伟)












微信二维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滇ICP备130007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