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网站!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赴生物所学术交流
作者:苏晓霞2022年07月27日点击数:8401

   为了加强院所创新团队学术交流,拓展研究思路,促进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向深度发展。2022年7月25日下午,生物所植物病毒团队邀请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团队植物病毒学研究所燕飞副所长一行21人到生物所开展学术报告和交流会。会议由生物所丁铭所长主持,低纬高原植物病毒研究与应用团队全体成员和学生、院热区所、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科技人员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


   首先,由生物所丁铭所长、热区所史亮涛副所长和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燕飞副所长分别介绍三个研究所的整体情况、特色和优势。

   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是陈剑平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植物病毒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副所长燕飞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病毒学研究,是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岗位科学家。在PLoS Pathogens、NewPhytologist、Plant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


   生物所“低纬高原植物病毒研究与应用团队”是我院76个创新团队之一,在植物病毒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热区所立足热区,将科研、示范、培训和技术推广有机结合的研究所,开展大量的植物抗病毒品种选育工作。三个研究所都各有所长,拥有开展深度合作的基础和前景。

 

   张仲凯研究员做题为“植物病毒的原位检测与溯源”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利用电子显微等技术进行植物病毒的确诊和溯源,并让这些技术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热区所杨子祥副研究员做题为“云南冬春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的报告,报告指出元谋做为我国重要的冬季蔬菜产地,因为多年种植和气候原因,导致病毒病较为严重,冬春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与生物所合作和多年田间试验,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


   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孙宗涛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主要从事水稻病毒蛋白功能、病毒致病机制以及寄主抗性途径等方面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2021年,2020年)、The Plant Cell(2020年)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本次交流会 孙宗涛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水稻病毒抑制茉莉酸信号通路促进病毒侵染和介体传播的机制研究”,讲述水稻病毒侵染水稻后通过操纵茉莉酸信号通路,协同促进病毒侵染与其介体昆虫的取食行为,从而更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与流行,该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


   吴官维博士,加拿大农业部伦敦研究和发展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植物病毒-植物寄主间分子互作机制,揭示了细胞内吞在potyvirus侵染中的作用机制,成果发表在Plant J和JVI等知名期刊。本次交流做题为芜菁花叶病毒利用植物内膜系统寄主因子促进侵染的分子机制的报告,报告详细讲述了芜菁花叶病毒通过编码病毒蛋白VPg与寄主核编码的叶绿体NADH脱氢酶(NDH)复合体M亚基(NdhM)互作,改变NdhM定位,干扰其诱导的核周叶绿体聚集,从而抑制叶绿体的防御作用以利于病毒侵染得研究情况,该研究结果报表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


   彭杰军博士,主要从事蔬菜、园艺作物病毒病调查及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研发,病毒运动、病毒粒子组装过程研究,以及寄主-病毒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他的报告题为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辣椒病毒种类鉴定及应用,通过自己大量的高通量测序研究,总结出不同测序方式,不用公司和结果分析的优缺点,为植物病毒的高通量检测提供了重要信息。


   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莫笑晗博士,长期从事烟草病毒病研究。报告题目为 “烟草丛顶病及其相关病毒研究进展,莫笑晗博士专注于烟草丛顶病研究已有20多年,在该病害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绿色科学防治方面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


   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各方科技人员及同学均表示受益匪浅,达到了良好学术交流与人员间的广泛沟通的目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大家在蔬菜、水稻病毒与寄主和介体三者互作机制研究,病毒高通量检测鉴定以及病毒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合作的方向与目标,也为今后建立长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达成了意向。(审核:丁铭)


微信二维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滇ICP备13000754号-1